阿華二個月大時,便常有發燒的情形,發燒時胃口變得很差,延醫治療後,最少四五天後才會退燒,當時以為是感冒,所以初時也不以為意,可是發燒的次數越來越多,一個月總有兩三次,媽媽帶起來焦頭爛額,不堪其擾,小兒之生長發育情形也不理想,後來有一位醫師請其留小便做檢查,才發現是很厲害的泌尿道感染,於是建議送到大醫院做進一部檢查及治療,經過檢查後發現有兩側第四度的膀胱輸尿管迴流,感染控制後便進行手術治療,以往的痼疾立刻消失,但是此時父母親已經為了這個麻煩受罪了將近一年了。

  是最常見的兒童泌尿道疾患。其罹患率因年齡性別而不同。一般而言有症狀的泌尿道感染,在每千個新生兒中約1.4個,以男嬰較多。一歲以上之幼兒泌尿道感染則以女生為多。七至十一歲的學齡女童之泌尿道感染(不論有無症狀)的罹患率為 1.2至1.9% 。這個年齡層的男童,則甚少有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的感染源多來自腸道,以大腸桿菌為最多(E. coli),其次為克列伯氏菌(klebsiella) 及變形桿菌 (proteous)等,此外病毒感染亦可能發生。

致病機轉及病理變化
  新生兒期的泌尿道感染,多由血行而來,其次多由尿路上行之病源而感染,如上述之個案便是因為膀胱之尿液倒流腎臟,將細菌帶入而造成感染。泌尿道感染之產生牽涉到患者本身的抵抗力,如局部 IgA 抗體之分泌,以及是否有解剖結構之異常,如膀胱輸尿管迴流、尿路阻塞、尿滯留及結石等之存在,以及細菌本身之毒性,均為造成泌尿道感染之因素 上幼稚園或小學之兒童常因廁所不乾淨而憋尿,這不僅使膀胱過度膨脹,使局部血循不良,進而減低對細菌的抵抗力。

  以阿華的情形來討論,可能初時只有膀胱炎,此時可見膀胱之水腫、充血、有時會有出血,會刺激逼尿肌使其過度敏感,不斷收縮,但是尿道括約肌則未相對放鬆,使膀胱內壓增高,由於阿華的膀胱輸尿管交界的抗迴流保護功能不足(正常情形下尿液由腎臟出來經輸尿管流至膀胱後,進入膀胱後的尿液是不應該倒流入輸尿管或甚至腎臟的),於是大量的含菌尿液便湧入腎臟,造成腎盂炎,如不加以適當的處理,則可能會形成腎膿瘍,形成腎疤痕化,最後完全破壞腎功能。

  腎之疤痕化,也可單獨由膀胱輸尿管迴流而造成,然因膀胱輸尿管而造成之疤痕化患者幾乎完全無法避免泌尿道感染之產生,二者事實上為一體之兩面。此外患童泌尿道感染之病源如為變形桿菌,則可能形成結石,其成份主要為磷酸鈣、鎂及銨。

臨床症狀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常沒有明顯症狀,尤其在嬰兒,常以不明原因的發燒、體重減輕、生長遲滯、嘔吐、腹瀉、黃疸、敗血症、不明原因的代謝性酸中毒等病徵來表現。在較小的兒童,因不會表達,常以不明原因的發燒來表現。而到學齡兒童時,才會有頻尿、失禁、小便痛、灼熱感等成人泌尿道感染會出現的症狀,因此常造成診斷上的盲點。此外如兒童本已學會控制小便後,卻又開始夜尿,或是不明原因的腹痛,或者尿液變得有異常的臭味,都要考慮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

  我們也曾遇過血尿的患童,經檢查證實為出血性膀胱炎,其致病菌為大腸桿菌(E. coli),腺病毒等也可造成出血性膀胱炎。如患童之泌尿道感染上溯至腎臟而造成急性腎盂炎,那麼便會因腎腫大,壓迫週邊腎組織而造成後腰敲痛,甚至發冷發熱。長期而慢性之尿路感染,如未予適當處理,上述症狀可能會完全消失,但是這絕對不表示腎臟所受的侵犯減少,有時患者會以為前述之症狀為感冒發燒而未予注意或草草治療,等造成嚴重的腎疤痕化後,便可能出現高血壓,但患者本身卻渾然不覺。國外的報告指出,末期腎病也就是俗稱的尿毒症患者有15%是因長期的尿路感染所致,尤其是患童有先天性尿路阻塞或膀胱輸尿管迴流者更多。

如何診斷
  由於泌尿道感染在嬰幼兒症狀不明顯,因此第一線臨床醫師的警覺性便很重要。尿液常規檢驗及尿液培養為泌尿道感染之最重要檢查。在小尿液常規方面,一般以收集中段尿便可以。但在尿液培養上,便有很多的細節要注意,比方說在新生兒,最方便的方法是以膀胱穿刺的方法取尿,較大的嬰兒,如不方便膀胱穿刺,則可變通以無菌之尿袋取尿,但會陰週圍一定要徹底消毒,否則培養出的細菌便不可靠。大一點的小孩如要取中段尿做培養,則一定要把會陰及大小陰唇(女生)或把包皮(男生)後推及龜頭消毒乾淨。一般中段尿液以每毫升(ml, cc) 100,000 個細菌為陽性,如膀胱穿刺只要長細菌便視為有細菌感染。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做尿液培養標本,應在一小時內處理完畢,尤其在炎熱的七、八月室溫下,只要二十分鐘,尿中的細菌,便可能增長一倍,而影響我們對尿中細菌數目的判讀。一般而言常規檢查中皆可發現尿中的白血球數目增多,但是也有些患者尤其是慢性患者可能會沒有尿中白血球升高的情形,而要注意尿液培養的結果。

  由於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常合併泌尿道異常,因此有證據確實的泌尿道感染應進一步檢查,做泌尿道系統之攝影檢查。目前由於超音波機器之普遍使用,已成為一種診斷泌尿道疾患的利器,諸如有無水腎,腎盂膿瘍等。一般而言在急性感染期獲得控制後應做排尿膀胱尿道射影(簡稱VCUG),看有無膀胱輸尿管迴流及腎盂攝影,看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的功能結構是否有異常。近年來由於核子醫學的發達,且其檢查之輻射劑量,只有傳統放射線檢查之五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因此使用逐漸增多,一般以99mTc-DMSA 腎造影最為實用,可檢查出是否有腎疤痕化產生,敏感度很高,而且可以追蹤前後的變化,缺點是只有大型教學醫院才有此設備。

如何治療
  嬰幼兒的泌尿道感染一般約需七至十天,初期可使用注射給藥,後可使用口服,但是如有明顯的腎盂炎,則可能要考慮當敗血症處理,大意不得。在療程結束後,應再檢查尿液常規及尿液培養,確定治療已完成,如患兒有膀胱輸尿管迴流,如為三級以上或雖未達三級但是合併頻繁感染或腎疤痕化,則應做矯正手術,防止逆流繼續產生。如有先天性尿路阻塞,也應利用手術予以根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 美琪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