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被父母還是被老師打,我覺得只要被打過,心靈就會受傷。小時候被打過的陰影會伴隨自己一起長大,阻礙著自信的成長,心中好像永遠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畏懼。我打自心底鄙視這種教育方式。孩子聽話是因為「怕」,而不是「懂」。

打孩子最傷的,就是孩子連帶被打掉的自信。孩子的自信心是個很費力氣,需要一點一滴去培養的東西,對於將來的人生,自信是成功的必需品。一旦自信心沒了,相對的自我評價也會變低。被打罵懶的他們,久了後也習慣不受尊重,因而貶低自己。

打,並不能用來解決一切錯的行為,這方法很不實際,因為跟真實世界的後果相差太遠了。每個錯的行為都有不同的後果,怎麼可以用打來代替所有的後果?就算是先打再作解釋,也跟實際上差很多。

我認為父母一旦打了孩子,想要不打必須要花很長一段時間跟力氣去换個方式。因為口味已經調到那麼重了,下次如果不打的話,很難讓孩子知道自己已氣到極點。

打過的孩子有比較乖嗎?乖的定義又在哪裡?打,到底是教育,還是發洩私人情緒?還是自己的面子掛不住?

下手前,請三思。


♥。。。。。。。。。。♥

對孩子放手,說來容易,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是父母跟孩子之間一個信任的測試。放手,等於是相信孩子,但若同時又怕孩子做得不夠好,老是去觀察的話,又表示不夠相信孩子,那還不如不放手算了。所以,很多父母是抱著矛盾的心情在對待此事。

如果要讓放手達到正面效果的話,那請專注在孩子做了什麼,而不是有沒有做到最好。...... 如果放手後,卻不停批評孩子,那放手豈不變成父母故意製造的陷阱?聰明的孩子是不會再次往陷阱裡跳的。

相信孩子,也等於相信自己。畢竟父母沒辦法照顧孩子一輩子,多多給他們練習獨立的機會,學習對孩子放手,也等於是對自己放手。放手後,就算孩子失敗了,也 沒什麼大不了,把這次失敗的原因改正,下次再接再厲就好了。孩子還小,失敗的機率雖然大,但嚴重性並不大。孩子現在碗洗不好,總比二十年後還不會洗碗來得 強。做得不好,強過不會,不肯做。只要孩子願意嘗試,就多給予鼓勵,潑冷水會澆熄了學習的熱枕。

降低自己的標準,放開你的手,讓孩子一步一腳印,慢慢學習獨立吧!


♥。。。。。。。。。。♥

懂得為自己爭取權益的目的不是故意找碴,更不是故意要刁難別人,清楚自己權力範圍在哪裡,必要的時候可以保護自己。只要有理,就不必怕,恐懼解決不了問題,慌張只會亂了腳步。讓孩子認識到這點,將來碰到問題就不怕沒有解決的辦法了。

♥。。。。。。。。。。♥

孩子不乖當然是要處罰,但乖的時候,也要跟不乖的時候一樣被注重。不乖,不是應該的;乖,更不是應該的。當努力付出受到重視時,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有些父母可能會認為,讓孩子養成期待獎勵的習慣很不好,認為孩子一定會獅子大開口。我認為這是自己嚇自己,大驚小怪的理論。如果乖的時候不能期待有獎勵,那為什麼做錯事被處罰就是應該的?乖的時候就應該什麼都沒有?

把重點放在獎勵上,而不是處罰上,可以培養孩子正面思考的能力,提升孩子完成挑戰的能力,日子的笑聲也會多一點,何樂而不為呢?


♥。。。。。。。。。。♥

話,如果有不進心坎裡去,只會被掛上囉嗦跟嘮叨的標籤。想盡辦法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把話說到他們的心坎裡去,雖然這樣會煩,會累,會發火,但話一旦說進心坎裡去後,就會停留在那兒。不過同樣的道理,如果是傷人的話進了心坎,那也會是跟著孩子一輩子的
說進心裡的話,會跟著他們一輩子,父母也可以少唸一點,這果應該是值得的。還是花點心思,用點方法,努力的把話帶進心坎裡去吧。


♥。。。。。。。。。。♥

千萬別小看了任何一個唬孩子的方法,你的一字一句,無形之中,幫自己在孩子心中塑造了一個形象。想得到孩子尊重的話,就別亂唬孩子。吹牛前,請先打好草稿,孩子絕對比你預估中的要精明多了!

♥。。。。。。。。。。♥

其實小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強勢的壓制,只會更挑起了他們的好奇心,而且愈是壓抑,反彈的力量也愈大。...... 強勢的壓制,極端的教育,並不是個理智的方法,更不是長久之計。父母能壓制孩子到什麼時候呢?等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當初的壓抑反而像個不定時炸彈。孩子 不可能一輩子在我們身邊,等到有天他們單獨面對誘惑時,你能保證他們的反應還會跟在家裡時是一樣的嗎?

與其花盡心思,想盡辦法讓孩子與誘惑隔離,假裝它們不存在於這世界,還不如牽著他們的手去認識,學習著去控制誘惑。等誘惑的神秘面紗被揭開後,好奇心得到 了釋放,誘惑的魅力也消失了。將來有一天,孩子單獨面對誘惑時,存在他們腦中的已經不是壓抑過久的誘惑和渴望,而是父母曾經注射過的免疫能力了。


♥。。。。。。。。。。♥

菲爾博士認為,如果你的孩子不聽話,在發火之前,請先瞭解他們並不是故意要氣你,也不是惡意的要爬到你頭上。他們只不過是在做一個孩子應該做的事 情。沒錯,孩子天生的工作就是要不停試探周圍的環境,為的是要確定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是可以做,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等確定 後,這個範圍就成了一道圍牆,一道讓他們感到安全的圍牆。

固定的生活秩序和不變的家庭規矩,會讓這座牆更牢靠。如果家裡的規矩不統一,或老是在變化,孩子的腦袋裡會認為這道牆不牢固,不安全,就會繼續不停試探底線到底在哪裡。因為他們想摸清楚,這就可以保護自己的牆到底該築在哪裡。


規矩定了,就一定要實行,就以我兒子為例,我知道小孩子從3個月開始就進入口慾期,會吃手指,可是吃手指會影響他牙齒發育,所以打從一開始,我就不讓他 吃。當然他一直都在挑戰我,有事沒事就把手塞進嘴巴。剛開始我會輕輕的打他的手 + 罵他,再來就是給他玩具讓他忘了吃手指這件事;慢慢的,到現在他只會在興奮到忘我的情況下才會把手放進去嘴巴。

也有朋友問過我,為什麼你兒子外出叫他坐嬰兒座他都乖乖的坐?這也是從小給他知道我的底線在哪裡的功用,打從他出生以來,外出我都要他一定要坐嬰兒車,吃 飯就乖乖坐好看著我們吃或者你可以選擇睡覺。到他會吃副食品之後,我規定他要坐好吃完才可以去玩,我不會容許他跑來跑去。到他可以坐穩以後,外出吃飯我都 會叫餐廳幫我準備嬰兒座,幸好兒子也很配合地乖乖的坐好直至我們吃完飯為止,所以吃飯時我們都不會忘了他的存在,給他吃小餅乾或者嚐試一兩口大人的食物以 示獎勵。

♥。。。。。。。。。。♥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限期」就快到了,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

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十年前來的有效了。要認知「收手」和「承受」的事實。


♥。。。。。。。。。。♥

當媽媽真是不容易,要不斷調適自己的腳步,配合著孩子的成長與轉變,才能跟上孩子的腳步,跟著她一起成長。這也代表著我必須要不停的調整跟她相處的方式,還要注意不被淹沒在柴米油鹽醬醋茶裡,要不然後容易迷失在自我的世界裡,甚至跟外界脫節。

每件事情有得必有失,當全職媽媽得的是陪著小孩成長的快樂時光,但也很容易跟外界脫節。

當了媽媽8個多月了,很能體會作者以上說的話;但是到底如何才不跟外界脫節呢?

♥。。。。。。。。。。♥

作者的部落格 紐約瘋媽 Jenny

第一年的母親節,因為沒有人送我禮物,所以買了一本書給自己。
當媽媽以後真的會想很多,也很需要別人的支持,有時候會迷失,也因為這樣才會成長。

不知道香港買不買得到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或者等我看完借給你吧。:P
當然我也會把書裡面覺得不錯的節錄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 美琪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